宣教士-富善

提起富善牧师,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即使是基督徒可能对他也同样陌生。然而他曾穷毕生精力参与翻译中文和合本新旧约全书,经常阅读的人数以千万计。这也是富善牧师为中国教会所作出最宝贵的贡献,值得我们深挚纪念。富善牧师在中国宣教60年期间,两次遭逢丧偶之痛,亦两度经历失去儿女的试炼,如此无情打击, 堪称命途多舛。然而他仍旧顺服神,未曾丝毫改变初衷,继续事主不辍,令人景仰不已。在华时期∶1865 — 1925.

富善牧师(Chauncey Goodrich, 1836-1925)出生于美国麻省西部一个农庄。其远祖份属英国望族,18世纪中叶移民新大陆,在美国东北部定居。父亲以务农为业,母亲则为敬虔事主的信徒。富善因而自幼在基督化家庭成长,圣灵常灌注心内,12岁就立志奉献自己做传道人,甘愿终生为主所用。

装备事奉

小学和中学阶段富善除上学外,还帮助家里农务,因而学会耕种、饲养牲畜、栽种果树和管理葡萄园等务农技术。这对日后在中国宣教的岁月,克服食物供应短缺,改善生活条件等极有帮助,同时还能锻炼得一副强壮体格。中学毕业后,富善在家的附近当了四年小学教师。1857 年积蓄到一笔钱供给自己进入威廉斯学院攻读四年。18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并于毕业典礼中获推选为代表作告别演讲。他在学期间对古代语言兴趣甚浓;此外,数学及天文学造诣亦深厚。离开威廉斯学院后再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及麻省安道弗学院深造。1864 年修毕全部神学课程,随即响应呼召投身海外宣教。同年9月10 日与雅碧安百勒小姐结婚,未及半载,便接受海外布道会差派,偕同新婚夫人前往中国,肩负宣教重任。

钻研中文

富善牧师夫妇于1865年1月24日由纽约启程,绕行大半个地球历时六个月,才到达目的地中国上海。在上海稍事休息后再经天津抵达北京长驻,由差会安排宣教任务。宣教士离乡别井来到完全陌生的异文化地域,展开宣教圣工之前,当务之急,首重学习当地语文,否则一筹莫展。富善在求学期间已显出对语文甚有深厚天赋恩赐,抵北京仅一年便可以用普通话讲道;对语文领悟力之神速,实在令人惊异。初抵北京,为了与中国人打成一片,秉承入乡随俗;留长辫、穿长衫、予人有亲切感。此举除方便宣教外,对于学习中国语文亦产生事半功倍之效。1891年富善累积了丰富中文知识,出版了一本《中英袖珍字典》,内里包括10,400个汉字。另外又出版了一本《官话特性研究》,更包罗了39,000句汉语。这两本书后来成为当时西方宣教士和各国外交人员学习普通话之必备参考书。

两度丧偶

富善年轻的妻子雅碧身体一向孱弱,不能顺利适应中国北方天气和不称心的环境,以致疾病缠身,竟于1874年9月走完短促人生路程返回天家,使富善大受打击。雅碧辞世后,富善单形只影,倍感伶仃孤苦。后来经长时间祷告后,神将佳斯汀娜惠勒小姐赐下,她是在日本事奉的美国宣教士。1878年5月,富善第二次结婚,岂料佳斯汀娜突患上急性传染病,药石无灵,于同年9月逝世。这次婚姻持续还不到一百天,给予富善更无情的打击。如此残酷的试炼令人无限欷 ,然而他仍能顺服接受,没有怨天尤人;反之,化悲痛为力量,专心埋首工作,让时间洗脱哀伤,冲淡愁苦。慈悲怜悯的主,不会将祂的儿女赶入绝路。撒拉小姐乃神为富善所拣选的第三位妻子。她于1855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父亲是当地牧师。她则于1879年蒙召来华宣教,在张家口事奉,因学习中文而彼此认识。撒拉不嫌富善比她年长 19 岁,于1880年5月结婚。婚后撒拉的确不负夫婿期望,在家是贤妻良母,对外是杰出公关人才。朋友遍及各阶层∶从人力车夫到国务大臣;又创办女子学校,向贫困者伸出援手。撒拉先后育有两男两女,头胎男婴在一岁多夭折,次女在12岁时死于糖尿。两位儿女早逝同样使富善夫妇感到捶心刺骨之痛。然而他们都能在逆境中顺从,继续热心为中国的福音事工努力。

翻译圣经

富善在中国除了布道、牧养教会、教学、编纂汉英字典外,最影响深远的工作,要算是参与和合本白话文圣经的翻译。早几十年前,马礼逊等宣教士也曾翻译过圣经,可惜全属文言文版本。有见及此,来华差会决定将整本新旧约全书用白话文体裁重译。这项工作始于1890年,在上海成立了一个七人委员会负责翻译,富善是委员之一,专责旧约的翻译。经历27年长期努力,全部新旧约全书终于1917年底宣告定稿,即目前中国教会常用的和合本圣经。然而,当中所面对的困难,富善牧师以下的一段感受,最能描写深刻∶「要出版一本圣经,文字与原文相近,又要浅易到在礼拜堂或家中宣读之时,普通人听见也可以听得懂,还要在文法上准确,且由相隔甚远的地方(东北至北京、西南至贵州)选出来的代表负责完成,那就足以吓怕任何一个团体了。起初几年,这工作似乎叫我们的代表绝望。他们如何努力寻求彼此谅解,和同意于一种译法,往往便耽误了很多时间,也叫人可气又可笑。」在这段悠长的译经岁月里,译经委员会中,有个别宣教士因工作繁重、年老回国退休、健康欠佳、甚至死亡等情况而退出,需要另行补选新人替代,唯独富善牧师自始至终紧守岗位,还于1908年委员会主席狄考文牧师息劳归主时,接替其遗缺。1917年全书定稿后,译经委员会宣告解散,富善牧师身为主席仍未能完工,还要继续负责校对和监管印刷等事务。1919年,当第一本和合本圣经问世,富善牧师已届82岁高龄。神悦纳富善牧师的辛劳,赐予他长寿,他是唯一能活著看到这本圣经诞生的人。富善牧师当时喜乐和感恩的心,可想而知。

功满荣归

1923年中,富善夫人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医生检验出是患上胃癌。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后,病情一直毫无起色,延至11月15日,走完人生道路安息主怀,在世寄居68载,竟比年长19岁的丈夫先走一步。富善夫人在北京去世,出殡那天,中国高级官员和各国驻华使节都来执绋。一位外国女宣教士死后有如此哀荣,乃基于她具有超然的品格,及对社会有特殊的贡献,包括奔走呼吁戒绝鸦片、倡导妇解、反对缠足、劝女孩子接受教育和筹办养老院等。1925年7月北京各教会举行聚会,庆祝富善牧师来华传道 60 周年。当时老牧师的听觉和记忆力都十分衰退。两个月后在昏迷中被主接返天家,时维1925年9月29日,终年89 岁。长眠于北京近郊通州墓园与夫人为邻。富善牧师一生劳苦为主,流泪撒种。神的道藉著和合本圣经在中国扎下了根,开花结子,永久长存。